國安部披露:吳石將軍在臺灣就義后,周恩來總理作出指示
2025-10-28 15:36 來源:
在北京西山腳下的福田公墓,吳石將軍與夫人王碧奎的墓前,擺放著群眾自發獻上的鮮花。
1949年8月,在福州解放的前一天,吳石攜家眷赴臺灣“潛伏”。1950年6月,吳石及其情報小組的朱楓、陳寶倉、聶曦等人在臺灣英勇就義。
今年是臺灣光復80周年,也是吳石犧牲75周年。將軍骨灰如何榮歸?
10月23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披露了諸多細節。

1947年4月,在何遂和其子何康的引薦下,吳石與中共中央上海局建立聯系,毅然投身隱蔽戰線。渡江戰役前,吳石送出了國民黨軍隊的長江江防兵力部署圖,還積極協助我黨爭取了國民黨進步軍官、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部起義,加速了國民黨長江防線的崩潰。
1949年8月,蔣介石從臺灣發來密電,命吳石攜家眷赴臺。福州解放的前一天,吳石乘機離開福州飛赴臺灣。為獲取蔣介石信任,他帶上了妻子王碧奎和年齡最小的一雙兒女,留下大兒子和大女兒在大陸。

抵達臺灣后,吳石以“國防部”參謀次長的身份進入國民黨軍事機構最高決策層。1949年底,國民黨殘余力量陸續退守臺灣,白色恐怖日益籠罩全島。吳石做出甘冒斧鉞的選擇,主動與我黨接上關系,完全接受我黨的領導。經吳石精心運作,黨在臺灣的秘密情報工作進展很快,鋪開的面也極廣。
1950年1月29日,中共臺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被國民黨“保密局”抓獲,他公文包內記事本上留下的“吳次長”,使國民黨“保密局”將目標鎖定在吳石的身上。當年3月1日晚,吳石被捕入獄。在獄中,吳石被反復審訊,遭受各種酷刑,一只眼睛還因此失明。但為了崇高的信仰,為了保護他人,他始終沉著應對,堅貞不屈。
1950年6月10日下午4時30分,吳石及其情報小組的朱楓、陳寶倉、聶曦等人在臺北馬場町刑場英勇就義。

噩耗傳來,周恩來總理指示李克農、羅青長全力做好烈士家屬的保護和安置工作。
吳石就義后,夫人王碧奎遭受牢獄之災,出獄后忍辱負重,艱難撫養子女成人,后遠走美國,客逝異鄉;幼女吳學成、幼子吳健成背負“共諜”家屬污名,在島內艱難求學生活;長子吳韶成、長女吳蘭成因保密需要曾受委屈,所幸在組織關照下得以解決。
幾十年來,吳石遺屬散落兩岸和美國,飽受天人永隔、骨肉分離煎熬。
原中共中央調查部有關工作組抓住中美建交伊始、兩岸交流破冰的機遇,動用各種渠道力量幫助吳石在大陸子女與失散在美國和臺灣的親人取得聯系,終促成其遺屬1982年在美重逢。

不久前,由國家安全部主導創作的隱蔽戰線題材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熱播,這是國內首部基于在臺隱蔽戰線真實人物和故事創作的主題電視劇,展現了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隱蔽戰線先烈為實現祖國統一冒死深入虎穴龍潭,“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大無畏精神。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在臺隱蔽戰線英雄的事跡。
在北京,許多民眾前往西山無名英雄紀念廣場獻花,向吳石將軍表達敬意。吳石夫婦的骨灰,與他們生前的摯友何遂及其妻子陳坤立的骨灰一起,被埋葬在北京福田公墓,成為國家安全機關常態化開展隱蔽戰線英烈紀念活動的重要地點。
在福州,倉山區螺洲鎮的吳石故居也迎來了參觀熱潮,不少人自發前去瞻仰。

劇里,吳石將軍犧牲前,在牢中以鮮血寫下了“臺灣必歸”四個字。
劇外,“未竟的事業”終將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勢不可擋。
來源: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現代快報、政知見
編輯:邢坤
審核:沈丹
終審:張炯華